文字MUD游戏论坛-天下泥潭群英会-水泊梁山  

返回   文字MUD游戏论坛-天下泥潭群英会-水泊梁山 > 西游之旅 > 『 梁山论剑 』

『 梁山论剑 』 讨论西游记的武功秘技,介绍快捷有效的练功方法,解答各种游戏疑难杂症。这是高手过招,新手学艺的好地方。

发表新主题 回复
置顶的主题  
LinkBack 主题工具 评分: 主题评分: 4 票,平均 5.00 分。 显示模式
旧 2011-09-12   #1
高级会员
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
 
sfj_ustc 的头像
 
注册: 08年10月12日
来自: 客栈
帖子: 289
声望力: 20
声望: 39 sfj_ustc 初领妙道
积分:3
精华:1
现金:645两梁山币
资产:645两梁山币
致谢数: 0
获感谢文章数:0
获会员感谢数:0
回复: 西游记中计——长篇连载 (ZT)

  大概正是因为“蟠桃大会”上卷帘大将的这一幕,才导致了八戒去广寒宫逞英雄。散会之后,诸神们私下讨论这件事,都对卷帘大将“佩服不已”。于是撺掇八 戒,八戒受不得激将法,表示自己亦有此胆量。诸仙友表示不信,八戒当即要去示范。诸仙友也不要求他去找西王母了,就去广寒宫中走一遭亦可称英雄。于是,八 戒上当了。结果,一到广寒宫,尚未发挥即被擒拿。玉帝“大光其火”:一天之内连发两起醉酒调戏案。对于八戒顶风作案的处罚自然轻不了,于是本来只是个小问 题的八戒被判成处决。幸亏,太白出来讲情,八戒捡回一条命来。
  为什么八戒和沙僧在流沙河边交手的时候,八戒不认识卷帘大将呢?书上明明说, 【昔年曾会在灵霄,今日争持赌猛壮。】当沙僧报出家门简历的时候,【八戒闻言大怒,骂道:“你这泼物,……。”】八戒不但装作不认识卷帘大将,还大怒。这 完全不符合八戒的性格,《西游记》里八戒是很喜欢认旧相识的。什么海外福禄寿三星、龙王之类的,八戒都很喜欢去絮叨絮叨的。而且,也与战斗的基本程序不 符。当对方自报家门之后,除非八戒没有来历,否则应该是八戒自己报家门才对。但是八戒天蓬元帅的名头并不算小,他为什么不报呢?【看你那个锈钉钯,只好锄 田与筑菜!】甚至在卷帘大将讥笑八戒的钉耙为锄田筑菜的锈钉耙时,八戒依然没有报出家门,仍旧是大骂不止。要是在通常情况下,八戒怎么也要发挥一下,作诗 一首显摆一下自己的这个上宝逊金耙。但是八戒没有,这是八戒最能忍的一回了。卷帘大将怎么说和天蓬元帅好歹也是一个系统的:一个是武装警察部,一个是人民 解放军。怎么就是不肯相认呢?因为八戒始终记恨呢!当年的事,要不是因为卷帘大将自己是不会去逞能的。一直到沙僧受了唐僧的戒之后,八戒还在骂呢。左不 过,最后还是悟空出来打圆场,才了了这一节。
  为什么沙僧在一路上就是不出手呢?因为沙僧受了伤,受了情伤。沙僧是《西游记》里面的唯一一个千 古伤心人。因此,沙僧在师徒四众之中是情事陷得最深、世事看得最开的一个大和尚。一个为爱受伤的小青年,觉得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已经没有了意义。离开了心 爱的人,什么功名利禄,什么正果迷途,都已经不重要了,不重要了。在观音菩萨的劝化下,算是谋了个差事,但也只是为了躲避刑罚混日子而已。取经路上,沙僧 的心是冷的。哀大莫过于心死!除了对取经算是保有一点热情之外,沙僧几乎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因此,沙僧的一生其实是在牛角尖里度过的。他把这颗真心都 给了西王母,把这副臭皮囊给了玉皇大帝,而玉帝又别有用心的把他送给了如来佛祖。
帅哥 sfj_ustc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2011-09-12   #2
高级会员
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
 
sfj_ustc 的头像
 
注册: 08年10月12日
来自: 客栈
帖子: 289
声望力: 20
声望: 39 sfj_ustc 初领妙道
积分:3
精华:1
现金:645两梁山币
资产:645两梁山币
致谢数: 0
获感谢文章数:0
获会员感谢数:0
回复: 西游记中计——长篇连载 (ZT)

 23.路在何方(之春色禅心)
  唐僧到底有没有色心?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所有关心取经大业的人们。同样,一路走来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他的三 个徒弟。八戒色欲心重,以己推人,他是不会相信师傅真的是清心寡欲的。悟空一路上对唐僧的清心寡欲是十分怀疑的。并多次对唐僧可能的不贞做了相应的安排: 如果失了元阳,大家散伙;如果坚忍不泄,继续西行。比如,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中,【行者道:“你且立住。只怕这怪物夜里伤了师父,先等我进去打听打听。倘若被他哄了,丧了元阳,真个亏了德行,却就大家散火;若不乱 性情,禅心未动,却好努力相持,打死精怪,救师西去。”】沙僧表面上是相信唐僧的,但是沙僧是个受了情伤的人,对一切身外事物已经看淡了。对于感情这回 事,他是宁愿相信师傅的清心寡欲,而不愿意对师傅有过多的负面想法。他对于师傅的坚守,与其说是充满信任,不如说是充满祈望。
  为了能够一探唐 僧师徒的虚实,四位菩萨化身美色,亲临现场实施考验。唐僧师徒初到莫家庄,女主人即开门见山提出要“坐山招夫”,给自己及三个女儿招赘。唐僧听说此话,当 时的反应是【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接着女主人接着往下说,唐僧的反应是【如痴如蠢,默默无言】。等女主人将具体情况都介绍完了,唐僧的反应是 【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唐僧这一系列的反应说明了上面呢?惊讶。除此之外,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唐僧不开口。为 什么么不开口呢?八戒也很奇怪,更着急。于是他【走上前,扯了师父一把道:“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那师父猛抬头, 咄的一声,喝退了八戒道:“你这个孽畜!我们是个出家人,岂以富贵动心,美色留意,成得个甚么道理!”】其实八戒什么也没说,只是提醒一下师傅做个理会。 当然,他心里怎么想的,大家都知道。结果八戒的举动被唐僧训斥了一番。唐僧的训斥有根有据,在情在理。其实,我们通观唐僧在西行路上的表现,就会发现唐僧 对于美色的一贯态度就是不开口。不开口就是不说破,不说破就是有玄机。
  那么玄机在哪呢?莫家庄女主人提出“坐山招夫”时说道:【适承长老下 降,想是师徒四众。小妇娘女四人,意欲坐山招夫,四位恰好。不知尊意肯否如何。】这里提出的配婚原则是娘女四个嫁师徒四个。具体化之后,自然就是三个女儿 与三个徒弟配婚,娘亲与唐僧配婚。这么个分配方案,换作我,我也不会同意啊!为什么呢?唐僧师徒四众之中,唯唐僧的条件最好。偏偏让这个条件最好的唐僧娶 年老色衰的寡妇,而把三个黄花大闺女嫁给三个相貌丑陋的妖精徒弟,这不是埋汰人吗?为什么说唐僧条件最好?论血统,唐僧是南瞻部洲大唐皇族;论身世,唐僧 的父亲是大学士陈光蕊,外公是开国宰相殷开山;论背景,唐僧与大唐太宗皇帝的称兄弟;论职务,唐僧是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论长相,三个徒弟根 本不能与唐僧相提并论。那三个徒弟具体又是什么情况呢?大徒弟孙悟空,来历不明,在五行山坐了六百年的大牢,刚刚刑满释放。要不是唐僧经过相救,恐怕今生 要把牢底坐穿。二徒弟猪八戒,好吃懒做,是个调戏嫦娥的臭流氓,关键还是个已婚人士。三徒弟沙悟净,神形木讷,是被天庭判了流放罪的囚犯,而且还被玉帝毁 了容貌。所以,菩萨们一开口就错了,唐僧对这样的安排绝对是不满意的。当然,也就不可能答应。那么有没有调整的余地呢?没有。观音菩萨设的这个局,本来就 是死局。唐僧娶了三个女儿中的任何一个,师徒之间都会乱了辈份。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三个女儿都嫁给唐僧,但是八戒第一个不答应。而且,菩萨们也不会提出这 个方案。所以,唐僧只能是装聋作哑,沉默不言。不是不答应,是不满意。
帅哥 sfj_ustc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2011-09-12   #3
高级会员
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
 
sfj_ustc 的头像
 
注册: 08年10月12日
来自: 客栈
帖子: 289
声望力: 20
声望: 39 sfj_ustc 初领妙道
积分:3
精华:1
现金:645两梁山币
资产:645两梁山币
致谢数: 0
获感谢文章数:0
获会员感谢数:0
回复: 西游记中计——长篇连载 (ZT)

 由于八戒沉不住气,轻浮冒进,使得唐僧不得不正面表态。唐僧表态之后,言辞上得罪了莫家太太。莫家太太提出:既然唐僧不愿意留下,可以着一个徒弟留下入 赘。唐僧没想到莫家太太的立场是如此的不坚定。他只说了句场面上的客气话,莫家太太就当真了,立即放低要求往回撤了。于是唐僧提出让悟空留下。悟空不答 应,推给八戒。八戒作难,说要从长计较。唐僧又推给了沙僧。没想到沙僧搬出了菩萨来,正式宣告了这件事情从理论上破产。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唐僧一定很 郁闷!
  一件在理论上已经宣告破产的事情,八戒还是贼心不死。他借口放马,到后院与莫家太太商议妥当,私定了终身大事。不想计划泄露,为悟空侦 知。悟空将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都告诉了唐僧及沙僧。当莫家太太再度出现的时候,师徒合力推荐八戒留下入赘。此事唐僧没有参与,不赞成也没有反对。八戒跟着 莫家太太到了里屋,被菩萨们以撞天婚的名义折腾了一番。最后,又诱使八戒穿上了动过手脚的珍珠嵌锦汗衫儿,把八戒吊在树上一夜,以示惩罚。第二天拂晓时 分,唐僧沙僧醒来发现莫家庄园消失,悟空这才道破天机。此时,唐僧的反应是【合掌顶礼】。唐僧的心里会怎么想?庆幸,幸亏没答应,要不然吊在那里的就不是 八戒一个人了;怨恨,原来悟空早就知道是菩萨前来考验了,竟然不事前通知一下,害得师傅差点出丑;同情和感恩,其实自己和八戒想的是一样的,好在是八戒冲 在了前面,挡住了子弹。有了这一次教训以后要当心了:漂亮的女人都要仔细提防,因为有可能是菩萨变的。唐僧活得真累啊!
  那么这一次四位菩萨劳 师动众的跑来取经路上设计庄园,变化美色,就是为了考验唐僧师徒是否好色的吗?当然不是。你以为菩萨们都闲得慌了?再说了考验也应该放在选取取经人的时 候,而不是现在已经上路取经了再来考验。观音菩萨是什么样的人啊?她会做这个没有把握的事吗?既然选取了取经人,就不会错。就是错了,也能取到真经。有句 话怎么说来着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有紧箍咒这样的法宝在手,我管你是不是真心取经来的。那么,这一次四圣来 此设下这个死局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召开取经特别誓师大会。这件事是紧接在沙僧受戒之后,此时取经队伍人马刚刚聚齐,正是召开取经誓师大会的时候。这次大 会有以下几个议程:1、敲响警钟。取经队伍不要三心二意。否则,八戒就是下场。2、整合队伍。临时组建的队伍需要召集人做一次集中训示,否则队伍涣散,影 响效率。通过考验,表扬了先进,鞭策了后进。团队建设上了一个层次,精神风貌整饬一新。3、工作验收。取经队伍的成员是否都已经到岗了?目前的状态如何? 文殊普贤作为如来的侍从代如来视察并验收观音的前期工作成果:取经队伍。黎山老母作为第三方也全程陪同视察,见证并监督了验收工作。最后,验收工作小组给 出了验收报告:【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看来八戒给领导丢脸了。
  这一次能够顺利通过验收,不是 依靠师徒们的坚定信念,而是因为观音菩萨的巧妙设计。如果不是观音菩萨事前巧妙设下这个死局,恐怕唐僧师徒难过这一关。如果唐僧师徒过不了这一关,则前期 工作不到位,观音菩萨要对此负主要责任。这充分说明了是否能够顺利通过主管部门的检查和验收,关键还是依靠领导。
帅哥 sfj_ustc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2011-09-12   #4
高级会员
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
 
sfj_ustc 的头像
 
注册: 08年10月12日
来自: 客栈
帖子: 289
声望力: 20
声望: 39 sfj_ustc 初领妙道
积分:3
精华:1
现金:645两梁山币
资产:645两梁山币
致谢数: 0
获感谢文章数:0
获会员感谢数:0
回复: 西游记中计——长篇连载 (ZT)

  24.路在何方(之五庄疑云)
  孙悟空大闹五庄观这一节可以说是取经路上的第一次小高潮。为了能够复活人参果树,孙悟空四方奔走,最后在观 音菩萨的帮助下才算是大功告成。那么这一节到底是在讲什么呢?真的就是悟空偷食、毁树再复活这么简单吗?不是。本节真正的主角,乃地仙之祖万寿山五庄观的 主人镇元大仙,混名与世同君。五庄观中生有一般异宝人参果,其形状如出生未满三朝的婴儿,其功效又如蟠桃一般极能延寿。这人参果就是理解五庄观的是是非非 的关键之所在。我们来细细分析此一节。
  这一日,唐僧师徒路经五庄观,意欲到观中借宿。恰巧,镇元大仙外出学术交流,前往上清天弥罗宫元始天尊 处听讲“混元道果”。只留下了清风、明月两位最小的道童看守五庄观。镇元大仙临走时曾向清风、明月两位道童交待过,唐僧师徒取经会路过此地,不可怠慢了这 位前世故人金蝉长老转生的三藏和尚,可将人参果摘下两枚与他享用。果然,镇元大仙前脚刚走,唐僧师徒后脚就到了。这镇元大仙果真是神机妙算啊!分毫不差, 料定了唐僧师徒会在他外出之际路经五庄观,于是事前做好了相关安排,不可谓不尽心啊!但是,事情果真如此吗?我们说过绝不相信天底下有神机妙算这回事。这 个镇元大仙又在徒弟面前卖弄玄机。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的事情早就在三界传得妇孺皆知了。太上老君主办的《八卦》,玉帝主抓的九宫社的《三界时 报》、《灵霄》、《九宫论衡》,四大天师联合推出的大型理论周天报《三十三天道理报道》,托塔李天王主编的大型新闻类期刊《乾坤》以及如来名下的《大日如 来报》、《般若》等各大传媒均对取经队伍的一举一动做了详细的追踪报道。光是以保护神名义隐藏在取经队伍周围的专业战地记者(俗称狗仔队)就有三十九名之 多:四值功曹、五方揭谛、六丁六甲、一十八位护教伽蓝。这些仔仔们专为各大媒体曝料,提供一手资料。镇元大仙这样的大领导绝对不可能对这些极为敏感的舆论 喉舌不闻不问。他对此一定早有关注。必定天天站到云端里仔细查探一番:取经队伍是否已经到达万寿山地界?这一日,他已经看到取经队伍出现在他的视野,于是 就称元始天尊的讲座在即,故意走开。那么,为什么说镇元大仙明知唐僧师徒的到来却又故意避开呢?原因只有一个,给悟空大闹五庄观创造机会。这么说的依据又 在哪呢?
帅哥 sfj_ustc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2011-09-12   #5
高级会员
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
 
sfj_ustc 的头像
 
注册: 08年10月12日
来自: 客栈
帖子: 289
声望力: 20
声望: 39 sfj_ustc 初领妙道
积分:3
精华:1
现金:645两梁山币
资产:645两梁山币
致谢数: 0
获感谢文章数:0
获会员感谢数:0
回复: 西游记中计——长篇连载 (ZT)

  首先,我们来看镇元大仙给五庄观所做的安排。四十八个徒弟,他带走了四十六个,只留下两个最小的徒弟看守五庄观。【镇元子吩咐二童道:“不可违了大天 尊的简帖,要往弥罗宫听讲,你两个在家仔细。不日有一个故人从此经过,却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权表旧日之情。”】这里的问题是镇元子没 有向徒弟交待回程日期。一般来说,领导出差的日程安排都是明确的。即使在这里元始天尊的简帖没有提到讲座日程,时间安排不能一目了然,但至少也应该给下属 明确一下大致的回程日期,起码也要提一下回程的事。这里镇元子非但对回程日期一事只字未提,言语之中似乎还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唐僧来时我不在观中,你们 要好好替我招待他。而就在唐僧夜走五庄观的第二天早上大仙就帅众弟子赶回到了五庄观中。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其实,镇元子这样的大仙对于老朋友元始天尊的 讲座是可去可不去的。他也不需要修炼什么“混元道果”,无非就是与朋友捧捧场、叙叙旧而已。即使没有元始天尊的简帖,镇元子还是有其他的理由离开五庄观。 这不是巧合,是镇元子故意安排的擒纵捉放之计。
  就算是去听元始天尊的讲座,也没必要把全观的人都带走啊。难道元始天尊的简帖上还附了参会人员 清单,必须一个都不能少?留下一个空的五庄观,镇观之宝就长在园子里,这样做不是风险太大了吗?难怪五庄师徒回来时不见清风明月,【众仙道:“他两个想是 因我们不在,拐了东西走了。”】这里的东西不是指别的,就是指人参果。看来此次五庄观仅仅留下两个小道童看守之事,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啊!要不然,众仙的 猜测从何说起啊?
  其次,镇元子口口声声说唐僧是他的故人金蝉长老转世,吩咐清风明月奉他人参果,好好招待以表故旧之情。但是,唐僧师徒在五庄 观的这些日子里,镇元子也没有跟他讲过一句话。就是在首次追捉唐僧师徒时与唐僧有过一次短暂的寒暄,不过那时他化身一个行脚全真,并非真面目示人。在五庄 观中,镇元子动不动就要拿三藏先开刀。鞭笞油炸,这就是他所说的故旧之情?追根溯源,镇元子和金蝉子是怎么认识的?据镇元子讲是在五百年前的“盂兰盆会” 上认识的,当时金蝉子曾亲手传茶给他。五百年前的一面之缘,又是一个后生晚辈,而且还是转世托身的三藏,镇元子何必这么上心认作故人呢?要是如来、燃灯或 者观音等等这样的人物,称一声故人倒也得当。认金蝉子、阿傩、迦叶这些晚辈作故人,镇元子也不怕掉了他地仙之祖与世同君的身价?
  再次,五庄观 的镇观之宝人参果树被悟空毁坏。镇元子的反应是【更不恼怒】,捉悟空、打悟空的时候也是笑声不绝。镇元子的反应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宝树被毁,他一点也不在 意吗?是他别有心思呢,还是他脾气好不会发怒呢?当孙悟空用石狮子掼坏了他的油锅时,镇元子大怒。看来他不是不会发怒,而是发怒的时机选择得很奇怪。该发 怒的时候不发怒,不该光火的时候又大光其火。这个大仙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帅哥 sfj_ustc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2011-09-12   #6
高级会员
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
 
sfj_ustc 的头像
 
注册: 08年10月12日
来自: 客栈
帖子: 289
声望力: 20
声望: 39 sfj_ustc 初领妙道
积分:3
精华:1
现金:645两梁山币
资产:645两梁山币
致谢数: 0
获感谢文章数:0
获会员感谢数:0
回复: 西游记中计——长篇连载 (ZT)

 最后,镇元子每次追赶唐僧师徒时候,都是要求孙悟空还他人参果树。但是,当他抓住悟空等回到五庄观时却又执意拷打惩罚,绝口不提还树之事了。惩罚孙悟空比复活宝树更重要吗?大仙到底想要干什么呢?
   要弄清楚这其中的奥妙,还得先要搞清楚镇元子的定位。地仙之祖、与世同君这些都是明摆着的,没什么疑问。问题就出在人参果上面。前面说过,玉帝之所以能 够统御诸仙,就是因为有无上法宝蟠桃。“蟠桃大会”就是其政权组织形式。而就在五庄观这里却有一样人参果,可以充当蟠桃的替代物。“人参果会”完全有可能 会替代掉“蟠桃大会”。两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这就好比中华帝国几千年都是依靠着大一统中央集权制,突然之间他的臣民得知了原来还有一种叫做科学民主的 制度也是可以安邦定国的。恍然大悟,原来没有皇帝国家依然可以存在。集权制和民主制之间的竞争关系由此确立起来。其实,后文证实了第一次“人参果会”在五 庄观顺利召开。虽然参会代表不足十人,但是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也只有十二人参加,不也照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吗?我们顺便再分析一下这九位“人参果 会”与会代表。唐僧师徒是大会的筹备小组,没有他们的努力“人参果会”是开不起来的,但是他们只是大会的筹备工具,暂时还不是大会的真正意义上的代表;镇 元子是主办方,是革命派,是先行者,虽然获得执政党的认可,但是政治上始终不得志,空有抱负;观音菩萨是佛派代表,是实力派;海上三星是散仙代表,体系内 的下层代表,仕途灰暗。
  “人参果会”作为一个新的政权组织形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新在执政者变幻,改朝换代,其实是换汤不换药)这对天庭的统 治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当然,这个隐患目前还没完全现露出来。因为,目前人参果的产量非常之小,这一万年才结了三十个果子。但是,谁能保证下一万年它不会结 出三千个果子出来?就算下一个一万年不会,那下下个一万年呢?这里面存在着巨大的政治风险。【青鸟每传王母信,紫鸾常寄老君经。】其实不难看出,各派势力 包括西王母、太上老君都在积极拉拢镇元子。但是,一方面由于目前人参果还没到批量生产的规模,镇元子的能量还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天庭腾不出像样的位子给镇 元子,最终导致镇元子向佛派倾斜。这就好像当年的郭沫若一样了。郭沫若归国后,国共两党都在争取他。但是,国民党只给了个办公室主任的位子,这对一身抱负 振翅欲飞的郭沫若简直就是打击。中共方面一竿子到底,直接让他接鲁迅的大旗。郭沫若会怎么选,不是明摆着的吗?当然,我不是攻击郭老是个投机分子,相信郭 老是有信仰的人。但这至少反应出来国民党在争取郭这件事上面是失败的。
帅哥 sfj_ustc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2011-09-12   #7
高级会员
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
 
sfj_ustc 的头像
 
注册: 08年10月12日
来自: 客栈
帖子: 289
声望力: 20
声望: 39 sfj_ustc 初领妙道
积分:3
精华:1
现金:645两梁山币
资产:645两梁山币
致谢数: 0
获感谢文章数:0
获会员感谢数:0
回复: 西游记中计——长篇连载 (ZT)

  对镇元子的定位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他的乖张行为就有了合理的解释了。五百年前佛派的“盂兰盆会”本是佛教的盛会,镇元子去干什么呢?不错,在玉帝向 如来关闭了“蟠桃大会”之门时,拉拢镇元子就是如来的必落之棋子。镇元子是不是在五百年前就已经从如来处得知了取经之事还不好说。但是,如来在孙悟空大闹 天宫一事上的处理方式让镇元子从中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因此,当取经队伍出现的时候,镇元子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孙悟空身上。他所关心的不是五百年前的 故人金蝉子,而是这个来历不明令人生疑的孙悟空。他主动提出与孙悟空结拜为兄弟,可以说是他人生最为重要的一次政治押宝。最后,孙悟空成佛,镇元子押宝押 对了。
  镇元子拿出两个人参果招待唐僧,目的是向取经队伍特别是孙悟空透露人参果的信息,因为这师徒四人之中无人知晓五庄观产此宝物。他嘱咐清 风明月不要让唐僧的徒弟知道这人参果的事情。其实,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激怒孙悟空。唐僧若是真的吃了人参果怎么会不告诉徒弟三个?清风明月也没交待唐僧保 密。不过没想到,这招没奏效。唐僧因为莫家庄四圣试禅心之事犯了疑心病,再也不会轻易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了。而孙悟空从一进五庄观的大门看见那副【长生不 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的春联开始,就看不惯五庄观。他根本就不会相信五庄观会有什么宝贝。后来从清风明月炫耀式的自我介绍之中,悟空更是感到五庄观 是故弄玄虚。若不是唐僧及时劝阻,悟空几乎要和童子动手了。当然,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悟空没文化。阴错阳差,最后在八戒的留心下,悟空才知道原来人参果 就在五庄观。
  悟空偷取人参果之后,让八戒叫上沙僧一起享用。本来打算在沙僧面前卖弄一下的,结果没想到沙僧认识人参果。也就是因为沙僧的一句 话,让悟空在复活人参果树这件事情上绕了一条大弯路。【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 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就是因为沙僧说曾经见过【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所以当三藏问悟空哪里去寻方活树的时候,悟空说道 【方从海上来】。结果悟空到十洲三岛遍访海外诸仙,也没能找到医治果树的仙方灵药,着实是绕了一条大弯路。对于海外三星的到来,镇元子也很意外。三星是不 知道取经的内幕的,更不知道镇元子的心思,他们来到五庄观纯粹是为了满足一下好奇心的。结果,虽然不在镇元子的邀请之列,仍然还是成了“人参果会”的代表 之一。但是,神仙毕竟是神仙,三星之中还是有人从中看出了什么。
帅哥 sfj_ustc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2011-09-12   #8
高级会员
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
 
sfj_ustc 的头像
 
注册: 08年10月12日
来自: 客栈
帖子: 289
声望力: 20
声望: 39 sfj_ustc 初领妙道
积分:3
精华:1
现金:645两梁山币
资产:645两梁山币
致谢数: 0
获感谢文章数:0
获会员感谢数:0
回复: 西游记中计——长篇连载 (ZT)

  最后悟空没有办法求到了观音菩萨那里。这虽然是悟空第二次来南海普陀山求助,但这是他第一次来找菩萨帮忙。之前来过一次,但那是在观音禅院后山遇难, 多少与观音有点关系,所以在悟空看来那不算是向观音菩萨求助,倒是有点兴师问罪的味道。其实,悟空和观音菩萨之间是有误会的。悟空一直埋怨她的紧箍咒,所 以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意来找观音帮忙的。实际上,紧箍咒的事也不能完全怪观音菩萨,那是如来的意思。观音菩萨也知道悟空的心思,所以悟空一来她就问: 【“你怎么不早来见我,却往岛上去寻找?”】当悟空得知菩萨可以医治人参果树的时候,非常高兴,立即为菩萨引路。【却说那观里大仙与三老正然清话,忽见孙 大圣按落云头,叫道:“菩萨来了,快接快接!”】悟空犯错之后,对菩萨的敬畏之心还是蛮可爱的。
  观音菩萨的杨枝甘露可以救活人参果树,这一点 没什么可说的,一物降一物的道理。问题是观音是如何知道镇元子的人参果树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的。沙僧是取经队伍中年纪最长的一个,他在天庭为卷帘大将的时 候曾经见过人参果。由于人参果不能储藏的特点,算起来,那应该至少是一万年以前的事了。像沙僧这样跟着大领导的人,算得上是一个见识广博的人了,但是他至 今才知道人参果的来历。可见三界之内知道人参果的人并不多,只有少数老神仙知道。但是,观音菩萨对人参果不但知道的非常详细,而且对医治此树非常有信心。 虽然,她的净瓶甘露救活过被太上老君烤焦的杨枝,但是人参果树不比杨枝。杨枝是观音自己的,原本就一直养在净瓶之中,而人参果树是镇元子的,开天辟地时的 灵根。单从杨枝的实验数据就可以断定人参果树的命运,观音的信心似乎有点盲目了。她对人参果知道得过多,很可能是镇元子曾经向她透漏过相关信息,因此她才 如此有信心。
  人参果树是镇元大仙的,谁能治好这棵灵根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却说那镇元大仙用手搀着行者道:“我也知道你的本事,我也闻得你的 英名,只是你今番越理欺心,纵有腾那,脱不得我手。我就和你讲到西天,见了你那佛祖,也少不得还我人参果树。你莫弄神通!”】这里镇元子说得清楚,如来佛 祖可以医治他的人参果树。可惜悟空当时理亏,在他的立场上是听不出这话外之音的。他以为镇元子这样说只是表明自己理亏,走到哪里都没用,都要还他镇元子的 人参果树。其实,如果佛祖没有这个能力,镇元子怎么会无缘无故的扯出如来佛祖来?而且镇元子这话讲得很是突兀。【行者笑道:“你这先生好小家子样!若要树 活,有甚疑难!早说这话,可不省了一场争竞?”】悟空这话说得也很在理,镇元子根本就没正经八百的提出过还他宝树的要求。从事发到现在,悟空就知道镇元子 要暴揍他一顿,此外悟空感到很茫然,悟空不知道这件事要怎么来处理。这个时候镇元子提出了还他宝树的要求,还提到了如来佛祖,分明是指明了出路。不知道悟 空是完全没听懂,还是因为自己闯了祸不敢告诉大领导,悟空没去找大领导。当然了,最后问题的解决还是得依靠领导。如果悟空早点去如来那里反应情况,观音菩 萨可能早就到了,这事也早就解决了。当然,悟空少不了要挨批评。
  镇元子纵容诱使悟空在五庄观犯下不可饶恕的大错,目的就是要让观音菩萨来此参 加“人参果会”,并因此向孙悟空押宝与他结拜金兰。他这样做除了明面上多了个可以和佛派势力相往来的理由,同时更重要的是他寻找到了保护伞。他目前的处 境,可以说是各派势力争取的对象,同时也可以说是各派势力所防备的对象。一旦他倒向一派势力,其他各派势力都极有可能加害与他。因此,他与佛派的结盟不仅 要隐蔽,而且一定要得到佛派的保护。否则,他的处境非产之危险。不仅可能保不住人参果,同时还可能因此而丧命。另外,有一个大胆的猜想,观音菩萨的这场杨 枝甘露活宝树的演示到底是不是一场人参果树培育实验呢?试想,如果从人参果树上拔下一枝,以杨枝甘露浇灌,会不会生根开花结果呢?未可知也。
  五庄观的这一场是非,对于取经大业来说只是一场意外。但是,对于镇元子来说却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这才是不打不成相识,两家合了一家。】这里的【两家合了一家】,正是五庄观和大雷音寺两家合二为一。
帅哥 sfj_ustc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2011-09-12   #9
高级会员
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
 
sfj_ustc 的头像
 
注册: 08年10月12日
来自: 客栈
帖子: 289
声望力: 20
声望: 39 sfj_ustc 初领妙道
积分:3
精华:1
现金:645两梁山币
资产:645两梁山币
致谢数: 0
获感谢文章数:0
获会员感谢数:0
回复: 西游记中计——长篇连载 (ZT)

  25.路在何方(之白骨夫人)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最广为人知的故事之一。单就情节来讲,这一回被安排在小高潮五庄观之 后,根据“文如看山喜不平”的原则,此节本是一个小谷底之作,是用来给各位看官放松情绪的。因此在原著中此节并不突出。首先,篇幅并不长,并不是原著着力 描绘的情节;其次,白骨精的法力有限,“三打白骨精”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但是,这一回故事却是经各种文艺形式改变最多的古典情节之一,影响十分广泛。究 其原因,恐怕根源并不在“三打白骨精”上面。而是因为这一故事反映了唐僧的迂腐不化,既不识妖精,还赶走了降妖捉怪的专家孙悟空。其现实意义较大,颇能说 明一些社会问题,因而影响力较大。那么我们就来仔细看看原著,唐僧是不是真的就那么迂腐不堪,不识好歹?
  唐僧为什么要赶走孙悟空?表面上看是因为悟空屡次“错杀好人”,唐僧认为悟空杀戮心太重。但这只是表面上的理由。其实,取经路上悟空跟唐僧的矛盾由来已久,而且直到取经结束也没能彻底解决。每经一段时间的积累,矛盾就要爆发一次。
   首先,唐僧和悟空在性格方面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唐僧和悟空师徒矛盾的原动因和第一推动力。悟空性格上的优点很多,比如秉性耿直、胸怀坦荡、不畏 强暴、勇挑重担、任劳任怨、知恩图报等等。但是悟空的性格上也有几个致命的缺陷,比如孤傲不逊,言辞激烈且不善掩饰,处事雷厉风行却失之操切,待人真心实 意却失之粗暴。而唐僧在性格上有善良、仁慈、雅达、坚定等优点,同时也有固执、迂腐、高傲、软弱等缺点。两者的弱点刚刚好是针尖对麦芒。几乎每到一处新地 方,不管是逢山还是遇水,唐僧和悟空之间都会有一次争吵。起因可能各有不同,但问题往往是出在悟空身上。试想悟空总是以一种教训的口吻同师父讲话,唐僧这 样高傲的人怎么受得了?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开头就有一段师徒对白就是如此。【三藏道:“徒弟,如今天色又晚,却往那里安歇?”行者道:“师父说话差了,出家人餐风宿水,卧月眠霜,随处 是家。又问那里安歇,何也?”】悟空这不是在跟师父抬杠吗?就在遇到白骨精之前,师徒还为化斋的事情争吵了一次。【师徒们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处,三藏 道:“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行者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 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像这样的争吵在西天路上几乎每到一处新地方都会发生一次,可谓是家常便饭。每次争吵的起因不尽相同,有时是为了化斋住宿的 生活问题,有时是为了降妖伏怪的安全问题,有时是为了经文理解的悟道问题。总之,西天路上是不太平的。除了妖魔鬼怪的骚扰,还有师徒四众之间的不睦争斗。 而唐僧和悟空之间的矛盾,多是由于性格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帅哥 sfj_ustc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2011-09-12   #10
高级会员
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级别:3 | 在线时长:32小时 | 升级还需:18小时
 
sfj_ustc 的头像
 
注册: 08年10月12日
来自: 客栈
帖子: 289
声望力: 20
声望: 39 sfj_ustc 初领妙道
积分:3
精华:1
现金:645两梁山币
资产:645两梁山币
致谢数: 0
获感谢文章数:0
获会员感谢数:0
回复: 西游记中计——长篇连载 (ZT)

 其次,理论上的差异导致师徒矛盾,这是师徒矛盾的理论基础。刚才说道悟空和唐僧之间的争吵起因之一就是经文理解方面的悟道问题。这三类矛盾争斗的结果是 双方各有胜负。概括起来讲,在第一类生活问题上唐僧是师父因而往往处于上风,悟空除了听命之外是没奈何的;在第二类安全问题上悟空是专家因而享有绝对的发 言权,如果发生争吵唐僧一般是事前固执,事后觉悟;唯有在第三类悟道问题上双方互相不能说服对方。悟空常常以师父的口吻来教训指点唐僧经文的理解,这一点 是唐僧最不能接受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对浮屠山乌巢禅师传授给唐僧的《多心经》理解上面。这五十四句、二百七十字的《多心经》,是《大般若经》的纲要所在, 一般认为是大乘佛教经典。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在理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我空法有”与“人法俱空”上面。因此,小乘佛教重在修心度己,大乘佛教重在修行度 人。悟空对《多心经》的理解恰恰是偏小乘佛教的,强调修心。因此,悟空不经意间会流露出其实取经根本没有必要的想法。比如在万寿山前唐僧问悟空何时可到灵 山,【行者道:“你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后来唐僧被金翅大鹏掳走,悟空也曾埋怨佛祖搞什 么取经,让浊骨凡胎的唐僧受苦受难。佛祖若有真心传经应该直接将经书送与东土,岂不省事?【行者凄凄惨惨的,自思自忖,以心问心道:“这都是我佛如来坐在 那极乐之境,没得事干,弄了那三藏之经!若果有心劝善,理当送上东土,却不是个万古流传?……”】而唐僧对于悟空的悟道思想是不认可的。第八十五回《心猿 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行者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三藏道:“徒弟,我岂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是 修心。”】其实,唐僧从一开始就是大乘佛教的信徒。我们抛开唐僧的言行不论,在取经刚刚上路之际发生过一件事足可证明此事。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中有一段,【却说那伯钦的父亲之灵,超荐得脱沉沦,鬼魂儿早来到东家宅内,托一梦与合宅长幼道:“我在阴司里苦难难脱,日久不得超生。今 幸得圣僧,念了经卷,消了我的罪业,阎王差人送我上中华富地长者人家托生去了。你们可好生谢送长老,不要怠慢、不要怠慢。我去也。”】当时,“水陆大会” 上观音菩萨点化唐王时,曾说小乘佛法超不得亡、渡不得脱,唯有大乘佛法才能做到超亡渡脱,因而才有唐王取大乘真经之说。如果唐僧不是大乘佛教的信徒,刘伯 钦父亲的鬼魂怎么能够超脱沉沦?其实,并非唐僧不会讲大乘佛法,而是取经本身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唐僧取回的也不是什么大乘真经,而是《法》、《论》、 《经》三藏真经中的部分经典。如来也没说这三藏真经是大乘经典,只是观音菩萨在安排取经事宜的时候谎称这个是大乘经典。如来传经的时候很随便,让阿傩迦叶 随手拿了一些经卷给唐僧,凑够了一藏之数就结束了,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由于悟空和唐僧在佛法理论上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在修行实践过程中必然会产 生各种各样的摩擦和矛盾。
帅哥 sfj_ustc 当前离线  
回复时引用此帖
发表新主题 回复

添加到书签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主师
不可以回复帖子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自己的帖子

论坛启用 vB 代码
论坛启用 表情图标
论坛启用 [IMG] 代码
论坛禁用 HTML 代码
Trackbacks are 启用
Pingbacks are 启用
Refbacks are 启用



所有时间均为格林尼治时间 +9, 现在的时间是 05:16.


Powered by SPLS
版权所有 2001-2023 水泊梁山
皖ICP备05012024号

站长 fengyue

Content Relevant URLs by vBSEO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