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RESPIRATOR)
起源: 公元2003年初,一种名为口罩的生物体在亚洲东南角名为HK的城市大面积繁殖,不久,相距不远的GD PROVINCE也发现该物种。在数月后扩散至BJ,SH等多个城市,并逐渐向其他周边国家地区蔓延。
体表特征: 原始阶段的口罩呈扁平状,不规则四边型,15*20平方厘米左右,带有条状触手,条数不定,一般为白色,偶有变种,带花纹或其他颜色。进化后的口罩呈现出分形学上所谓的叠化特征,既由二维向三维进化,具体阶段见后。
习性: 该物种与人类存在奇特的共生关系,该物种附着于人类脸部,以触手攀缘头部,包裹口鼻位置,一般认为其依靠人类呼出的CO2为生,无明显排泄物,疑为酸性气体。 人类对口罩的依赖程度因个体情况而异,有个案显示,人类在口罩普遍附着的环境中若失去自己的口罩,便会表现出胸闷,乏力,肺活量减少,心悸等综合症状,目前无合理解释。口罩的寿命按品种而异,一般与复杂程度成正比,其繁殖方式目前仍是个谜,似乎与有丝分裂有关。
进化阶段:
一 平面阶段 表现为身体分层上的变化,由最初的单层到9层,12层,16层再到21层,层间出现过活性炭组织,这是生物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必经过程。
二 立体阶段 出现以N95,R95等序列命名的新品种,其特点是呈弧线型,外表有甲壳保护,对人类的脸部更加贴近,其寿命也更长。这一阶段发生于极短的一段时间内,类似于寒武纪大爆发,出现大量各类变种。
三 全面阶段 口罩延伸出附属器官,能将人类眼睛甚至整个头部包围,发展出透明状甲壳,颜色变深,似乎可以吸收阳光热能,转化为生物能。人类对口罩的依赖程度加深。
目前,口罩仍处于进化中。